另一方面,国内煤炭供给区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:产量增长中心不断西移,这对运输提供了更高的要求。
10时8分,奔流不息的木里河河水成功截流,为2011年电站投产发电奠定了基础。电站各参建单位克服种种困难,主体工程快速推进,从设备进场到顺利完成截流,仅用一个月时间。
上午10时,截流现场彩旗飘扬,在挖掘机、推土机轰鸣声中,装载车来往穿梭,一车车石料抛入河中。俄公堡水电站是木里河流域规划的第四级水电站,装机132MW,于2008年12月5日经四川省发改委核准,是5.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首批核准电站。木里河公司精心组织,制定严密科学的计划进度目标,加强组织协调从产品类型来看,中间品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较高,达到60%左右。本月从业人员指数为51.1%,比上月回落1.3个百分点。
分产品类型来看,原材料与能源、中间品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型企业均较高,达到60%左右,尤以中间品类企业为最高,接近70%。其中以烟草制品业、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为首的6个行业高于60%。由于整合主体是安全生产的负责人,对安全生产非常重视,因此山西五大集团对与小煤矿复产的安全性要求较高,我们预计不会集中复产,渐进式复产的可能性更大,对市场的冲击可能是温和的。
对于明年小煤矿复产的看法?山西省对小煤矿复产持积极态度,毕竟长时间的整顿已经对山西省的GDP 产生负面影响,目前对于安全条件相对较好、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矿,在企业主体证照变更前可以复产,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对复产的态度。并不是所有的煤矿都国有化,一部分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仍然存在。因为要进行技术改造,达到山西煤炭企业的规模和技术标准需要一定时间,我们预计需要1 至2 年。小煤矿的固定资产有限,最大的分歧是采矿权定价,部分小煤矿是通过市场手段拿到的采矿权,而本次整合是以政府定价模式,部分小矿主的利益受到损害,但在以政府主导的整合中,国有企业占有绝对优势,最后妥协的可能是小矿。
七大整合主体下的相关上市公司直接和间接受益。整合工作将分三步走:第一步,在09 年10 月31 日前由七大集团向待整合矿井派驻五大要员(包括生产、安监、财务等专员),并完成对矿井的资产评估工作;第二步,依据评估结果注册新公司,其中整合主体以现金注资获得新公司控股权,被整合主体以固定资产和采矿权作价折合新公司股权。
对与公司想成为煤焦一体化而言,无疑为企业买好了口粮。本次资源整合的主体有哪些?本次资源整合省内确立了七大整合主体,分别为:同煤集团、山西焦煤集团、潞安集团、阳煤集团、山西晋城无烟煤集团、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和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。整合的小煤矿未来1 年对整合主体的利润贡献有限,但2011 年将逐步释放。单纯从整合产能累加计算有500 万吨,未来改扩建后有可能达到千万吨规模。
该工作预计将在年内完成,其中部分有综采设备的矿井可在新主体落实后恢复生产;第三步,在2010 年上半年初步完成对被整合矿井的改扩建工作,下半年陆续投入生产。但至企业层面而言,并不和政府的态度完全一致。资源整合后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有多大?本次资源整合确立的七大主体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。潞安环能本次直接参与了山西浦县资源整合,整合煤种为稀缺的焦煤和肥煤。
2009 年11 月下旬,我们走访了山西的煤炭企业,就本次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情况与企业管理层进行了沟通。目前整合的第一步已经基本完成,第二步已经开展,被整合企业以采矿权价款和固定资产作价入股是整合的核心,也是分歧所在。
本次资源整合的区域划分是以行政划分还是企业自主选择?由于小煤矿的资源质量参差不齐,有的小煤矿资源质量好,有的差一些,为了避免整合留下死角,本次资源整合采取了区域划片的方法,即各整合主体在划定的区域内进行资源整合,各大整合主体对条件好的小矿进行技改扩能,达到复产要求,对于资源与安全状况较差的小煤矿将进行关闭。另外为了照顾地方经济,一部分地级市也确立了部分地方的整合主体,包括地方国有和地方民营的企业。
无论是集团整合还是上市公司直接整合,长期来看对上市公司都是有利的,增强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。本次整合中潞安环能、西山煤电、兰花科创直接作为整合主体参与了资源整合,从资源增量角度看直接受益,而潞安环能我们认为是最大的赢家中石化:国内油价由政府定该帖子援引《商务周刊》的报道称,1-8月出口成品油1496万吨,出口额66.5亿美元,平均每吨444.5美元。网帖算法不科学昨日,国家信息中心能源专家牛犁向记者表示,石油公司肯定不会做赔本的买卖。而同期中石化在国内的售价大约在5.5元,国内价格是国际价格的2倍多。但在国际市场上成品油的价格是完全市场化的,不仅与国际油价联动也与需求紧密相关。
据易贸资讯数据监测,目前华南炼厂93#汽油不含税的对国内销售的出厂价为5065元每吨,而不含税的出口价格为4565元每吨,即出厂价高于出口价500元每吨。廖凯舜表示,目前国内成品油批发价低于出厂价也体现了现行定价机制的尴尬,虽然油价上调了,但是油卖不出去,批发价就一直上不来,成品油的批发价最能反映国内的供需问题。
牛犁表示,定价机制确实存在缺陷,从目前定价机制看,仍然是成本加成的思路,关键因素是石油公司的炼油成本,但这个成本掌握在石油公司手中,没有对公众公开。叶檀认为,政府在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时,应该将调整的基点相应下调。
如果该算法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同,国内消费者则在今年一直享受着这一巨大差价。专家观点应下调对应国际价格基点财经评论员叶檀昨日表示,国内油价自定价机制执行以来共8次调整,其中5升3降,明显还是在补贴去年石油公司的炼油亏损,这种做法更倾向于石油公司的利益,忽略了消费者的利益。
易贸资讯的成品油行业分析师廖凯舜表示,这种比较方法并不合适。但问题的关键是,成品油包含很多不同的品种,十分复杂,如90#汽油与93#汽油,0#柴油与-20#柴油价格相差是非常之大,不能如此简单计算。牛犁认为,拿这一价格与国内含税销售价格进行比对并不科学。除了是否含税,出口汽油一般都是几十万吨的数量的大宗交易,其价格本身也会比较便宜。
帖子里分析说,444.5美元约合3036元人民币,因为该数据没有汽柴油的比例,分别计算汽柴油的体积重量比,并且取简单算术平均,汽油密度为0.739,柴油密度为0.86,所以1吨成品油大约为1258升。近日一则关于国内石油企业出口成品油2.4元/升,远低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帖子在网上迅速流传,并引发争议。
如此计算,国内价格去掉每升1元的消费税,价差应该也没有这么大。如此计算平均的出口价格是:3036/1258=2.4元/升。
出厂价高于出口价、批发价廖凯舜认为,比较科学的方法是,用均不含税的炼厂出厂的汽油对外出口价格与在国内销售价格比较。这一价格究竟是离岸价还是到岸价也存在差异,但不管是什么价格,最后到达国外的价格还要加上海关关税和增值税等,最终价格可能要翻番。
这反映了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,就是不重视国内需求因素,而更多根据国际油价成本来调整价格。目前国际油价水平维持在80美元以下,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,北京93#汽油每升达历史最高价6.66元。据了解,目前中石化炼厂93#汽油的出厂价为7314元每吨,但各地批发价平均为6904元每吨。记者随后查阅海关总署网站,数据显示,1–8月出口成品油1496万吨,出口额66.5亿美元,平均每吨444.5美元,与帖子中援引的每吨单价444.2美元略有误差,按照帖子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.8和1吨成品油约等于1258升计算,每升的价格为2.41元/升。
对此,中石化方面昨日仅表示,国内成品油价格由政府决定,企业尊重政府的定价机制。对于石油公司低价向外出口成品油,廖凯舜表示,中国的成品油出口大部分为来料加工,仅收取一些代加工的费用,但是今年以来国内的成品油销售不旺,销往国外的利润明显低于国内,石油企业主动出口以缓解高库存压力
如此计算,国内价格去掉每升1元的消费税,价差应该也没有这么大。而同期中石化在国内的售价大约在5.5元,国内价格是国际价格的2倍多。
专家观点应下调对应国际价格基点财经评论员叶檀昨日表示,国内油价自定价机制执行以来共8次调整,其中5升3降,明显还是在补贴去年石油公司的炼油亏损,这种做法更倾向于石油公司的利益,忽略了消费者的利益。牛犁认为,拿这一价格与国内含税销售价格进行比对并不科学。
评论留言